bjarke ingels group (BIG)宣布计划在迈阿密阿拉帕塔社区建造一个多功能综合大楼。这个被称为“迈阿密产品”的提案将包括8栋建筑,包括住宅、写字楼、酒店、学校、零售和停车场。该项目位于西北21街和22街,西北13街和12街之间。
eVolo杂志很荣幸地公布了2011年摩天大楼竞赛的胜出者。每年一届的摩天大楼竞赛成立于2006年,随着研究全球化、灵活性、适应性和数字革命,旨在寻找杰出创意的设计,包括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程序、美学和空间组织。这也是一项关于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,个体与集体在动态和自适应垂直社区的创新。(摩天大厦的自我适应及供给平衡上的创新,译者注)
获得本奖项冠军的是来自法国的设计团队Atelier CMJN (Julien Combes, Gaël Brulé)在印度新德里的设计作品《LO2P 回旋摩天大楼》。该项目设计了一个大规模风力涡轮通过一系列粒子收集膜、高架温室和矿化洗涤。更多的图片和说明会在随后的获奖作品中介绍。
UNstudio获得了北京市延庆县“建筑创意区”国际竞赛的一等奖。
北京妫河•建筑创意区在一个尊重自然环境的新开放式环境中,展示了一种新的城市类型学特征。北京创意区的设计在两层尺度上涵盖了设计的简洁性:绿色纽带和城市结构。边缘的城市结构由两个交织在一起的、彼此区别而又联系的条带组成。在创意建筑公园里工作室和展馆布局遵循了中国园林的“步移景异”特征。整个场地变成了一个国际实验项目和设计实践的展示平台。通过对四个要素,“思考、开发、生产和销售”的产业链的有机组织和执行,所有的面向产品销售的流程平台在此得以建立。
欲了解更多此次竞赛的信息,请访问这里。
巴黎的LAN建筑事务所设计了这个486 Mina el Hosn大厦。该建筑被成为‘镜像大厦’,将建于码头区域,与象征内战的弹壳形的穆尔大厦(Murr Tower)相对。
该塔楼具有完整的四个立面,均高140米,宽25米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3万块同级别的面域准确定位出方向,从而使该建筑能够反射出贝鲁特的纪念物和显著的城区;并且这种反射效果可以从准确设定的城市区域里观察到。其余的立面面域经过设计,产生出全景视角间的平滑过渡效果。当光线照射到反射面上时,光线沿着入射角得以反射出去。物体表面的反射原理定义出了圆柱体表面每个面域的方向,进而创造出期望的反射效果。建筑师与反射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,设计出一个自动辅助3D工具。借此建筑师通过调整视角来直观地研究不同立面的可能性,这包括反射区域和大厦上面的反射映像位置两个方面。